2014年,騎行愛好者Eric Min與好友Alarik Myrin、Jon Mayfield、Scott Barger聯(lián)手創(chuàng)建了Zwift,并將其總部設在了美國加州長灘市。
時隔6年,Zwift從一家默默無名的小平臺成長為覆蓋190個國家/地區(qū)、坐擁250萬注冊用戶的在線健身獨角獸公司。因其6年間完成的巨大飛躍,業(yè)界稱之為“美國版的Keep”、“下一個Peloton”。
動脈網(wǎng)現(xiàn)對Zwift的發(fā)展歷程及業(yè)務相關進行梳理,試圖探究Zwift僅用6年便躋身健身獨角獸行列的商業(yè)邏輯。
追根溯源:騎行愛好者Eric Min的創(chuàng)業(yè)初衷
或許很難相信,Zwift的創(chuàng)建始于創(chuàng)始人Eric Min一次在異國想要騎行的經(jīng)歷。
一切要從2013年11月說起。那時,Eric Min剛從紐約搬至倫敦定居。Eric Min在紐約騎行多年,是一名忠實的騎行愛好者。來到倫敦之后,Eric Min也曾嘗試著去戶外騎行,但他非常想念倫敦的騎行社交圈和比賽場景。
Eric Min曾在采訪中談到:“我在紐約時經(jīng)常在室內進行騎行訓練,有時也會約三五好友進行騎行比拼,我非常想念紐約的騎行社交圈。社交網(wǎng)絡、Strava(一款自行車測速應用)和游戲技術等科技都已經(jīng)十分成熟,為什么不能嘗試在倫敦復制一個騎行社交圈呢?”
Eric Min認為,無論是比賽、訓練還是騎行俱樂部,即使只復制80%也好。如果要實現(xiàn)這一想法,就必須要形成規(guī)模,必須要建立一個全球化的自行車騎行社區(qū)環(huán)境。這便是創(chuàng)建Zwift的源點。
Zwift本質上是一款線上騎行訓練軟件。只需將Zwift應用程序與室內自行車連接,用戶就可以跟著屏幕前的虛擬風景和騎行道進行騎行運動,還可以邀請好友一同在線結伴而行。
這一設計完美契合了Eric Min“復制紐約騎行圈”的想法。
Zwift線上騎行訓練(圖片來源:Zwift官網(wǎng))
多元業(yè)務板塊:打造騎行、跑步和電競綜合平臺
僅靠單一項目,難以在競爭激烈的在線健身市場獲得一席之地,Zwift深諳此道。根據(jù)市場的需求,Zwift將業(yè)務從騎行擴展到跑步及電競項目。
騎行項目:內容和服務扛起盈利大旗
騎行愛好者和職業(yè)運動員是Zwift用戶的主力軍。
“智能硬件+內容付費”是在線健身平臺一直秉持的盈利模式。根據(jù)Zwift線上商店顯示,騎行車的售價2000美元到4000美元不等,一些配套硬件也需要幾十甚至上百美元。這樣昂貴的價格,并非所有人都愿意購買。
Zwift騎行車售價(圖片來源:Zwift官網(wǎng))
用戶在Zwift的消費,多集中于軟件上。Zwift網(wǎng)站是一項非合同的付費訂閱服務,注冊用戶每月需支付15美元的訂閱費用。如果想要購買智能教練進行訓練指導,則需支付300美元到700美元不等的額外費用。
雖然昂貴的硬件設備銷量相對更少,但內容和服務的付費也讓Zwift有了足夠大的盈利空間。
跑步項目:沉浸式賽道設計增強運動樂趣
跑步是Zwift推出的第二個項目。
傳統(tǒng)的室內跑步訓練往往是用戶盯著墻面或窗外,在跑步機上運動。這樣的跑步方式略顯枯燥且難以聚集心力。
Zwift推出的虛擬跑步平臺,為熱愛跑步的用戶提供了豐富多樣的場景及賽道。這些虛擬場景或是基于真實存在的場地,或為完全虛構。
跑者通過安裝在跑鞋上的裝置跟Zwift應用聯(lián)通,跑步的速度、節(jié)奏和距離便可在眼前的屏幕上清晰呈現(xiàn)。
和騎行項目一樣,他們也可邀請三五好友一起進行線上陪伴式跑步,或是進行在線PK。沉浸式的賽道設計和互動式的跑步情境讓他們的室內跑步訓練更加有趣。
Zwift用戶沉浸式在線跑步(圖片來源:Zwift官網(wǎng))
電子競技:舉辦大型賽事擴大Zwift品牌影響力
Zwift在電子競技領域的布局可能是吸引用戶和投資者的最重要的因素。
2018年9月,國際自行車聯(lián)盟(UCI)宣布著手制定自行車電競規(guī)則。聯(lián)盟主席David Lappartient表示,UCI十分愿意幫助虛擬騎行發(fā)展壯大。作為國家監(jiān)管機構的英國自行車協(xié)會也作出了與UCI相同的承諾,表示要與Zwift進行長期合作,對自行車運動進行革新。
在這些官方機構的支持下,Zwift抓住機會,開始協(xié)助行業(yè)組織打造自行車電競錦標賽。而眾多世界級的運動員也開始入駐Zwift進行在線訓練。
英國運動員Mark Cavendish曾獲環(huán)法自行車賽30個賽段的冠軍。在一次采訪中,Mark Cavendish說到:“Zwift出現(xiàn)之前,我從未想過會在室內進行騎行訓練。它改變了職業(yè)賽車手的訓練方式,吸引著像我一樣的職業(yè)賽車手玩家?!?/span>
2019年1月,Zwift發(fā)布KISS超級聯(lián)賽計劃,這是為職業(yè)自行車手打造的虛擬競速系列賽。Cofidis車隊、以色列自行車學院車隊、英國本土的Madison Genesis車隊等眾多知名車隊參加。
2020年7月,Zwift主辦了面向全球130多個國家的首屆虛擬環(huán)法自行車賽(Virtual Tour de France),并對全程進行直播,11.7萬名騎行愛好者報名參加了這一賽事。
2020年12月,Zwift舉辦了首屆UCI自行車電競世界錦標賽。這是第一個被世界級官方體育機構承認的電競自行車賽事,超過80名選手參與了這一比賽。廣大車迷通過Zwift在YouTube和Facebook上的官方頻道收看比賽畫面,體育流媒體直播平臺FloSports也對該賽事進行了全程直播。
Zwift舉辦首屆UCI自行車電競世界錦標賽(圖片來源:Zwift官網(wǎng))
職業(yè)運動員引領著整個行業(yè)的方向。對于Zwift來說,通過舉辦或贊助大型賽事,進入職業(yè)運動領域,有利于將Zwift品牌推進到體育健身行業(yè)深處。
業(yè)務亮點解析:“健身+社交”,“線上與線下”
健身、社交兩不誤
越來越多的健身類APP植入了社交的元素。例如為摩托車愛好者打造騎行社交的約騎、以地理位置為核心預約附近健身人士和健身場館的SportX,以及倡導多人一起堅持做運動的Again等。
不再局限于單純地計量運動時間、測量跑步公里數(shù)、測算心率等,如今的線上運動平臺,已衍生出眾多除運動本身之外的內容,社交運動也成為了一種潮流。
Zwift的社交功能尤為明顯。在Zwift平臺,不管是騎行、跑步還是參加競賽,用戶都可以隨時邀請平臺的其他陌生用戶或是現(xiàn)實世界中的好友一起參加。逼真的虛擬場景帶給他們沉浸式的運動體驗,用戶既進行了鍛煉,也經(jīng)營和維系了社交關系,一舉兩得。
線上與線下結合,為品牌造勢
Zwift線上提供虛擬健身、訓練平臺,線下舉辦大型電競行業(yè)賽事。
和傳統(tǒng)的體育賽事相比,電競比賽不僅具備同樣的強競技屬性,還擁有龐大的年輕受眾群體以及獨特的內容生態(tài)。這為主辦或贊助企業(yè)的品牌推廣提供了新的視角。
Zwift平均每天組織300+場騎行活動,每月都有新賽季,環(huán)法自行車賽、KISS超級聯(lián)賽以及UCI自行車電競世界錦標賽,這些賽事的舉辦為Zwift帶來足夠的品牌關注度。
資本加持:6年獲6.2億美元融資,總估值超10億美元
2020年9月,Zwift宣布完成4.5億美元C輪融資。該輪融資由私募股權投資機構KKR領投,新投資者Permira、Specialized Bicycle Components的風險投資基金、Zone 5 Ventures、Amazon Alexa Fund,以及現(xiàn)有投資者包括True、Highland Europe、Novator和Causeway Media聯(lián)合跟投。
Zwift擬將這筆投資用于加速其核心軟件平臺的開發(fā),并把Zwift設計的硬件推向市場,使Zwift用戶獲得更好的沉浸式體驗。
據(jù)悉,在2018年12月,Zwift也曾獲得由歐洲風投公司Highland Europe領投,Causeway Media Partners、Novator Partners、True聯(lián)合跟投的1.2億美元B融資。正是通過這一輪融資,Zwift開始將業(yè)務項目向電子競技領域擴展。
到目前為止,公司募集融資總額達6.2億美元,雄厚的資本支持,為Zwift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輸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Zwift融資史(數(shù)據(jù)來源:動脈crunchbase)
行業(yè)繁茂:經(jīng)此一“疫”,線上健身再迎東風
疫情期間,出行受限,線下健身行業(yè)凋敝。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云健身”成為新的需求。
有需求就有機遇。疫情之后,國際健身市場風云變幻。
2019年9月,美國互動健身平臺公司Peloton在納斯達克上市。最初,Peloton的股價不被看好且一度跌破發(fā)行價。但一場疫情,捏轉了Peloton面臨的困境。
疫情期間,人們對健身單車和相關在線課程的需求在很短的時間內激增,一年之內Peloton課程訂閱數(shù)量增長了113%,達到110萬用戶。期間Peloton股價屢創(chuàng)新高,市值飛漲340%,突破400億美元。
毫不夸張地說,在眾多企業(yè)遭受疫情打擊的同時,Peloton意外成了新冠危機的暴利者。
反觀國內市場,“居家健身、宅家運動”更是成為主流。這一期間,全城熱煉、悅跑圈、悅動圈等互聯(lián)網(wǎng)健身平臺也在各自定位的范疇快速搶占一畝三分地。而國內最大的在線健身平臺Keep,經(jīng)此一“疫”,迎來春天。
根據(jù)Keep發(fā)布的《2020年度運動報告》顯示,疫情之后,Keep APP迎來了一波用戶數(shù)據(jù)的快速上漲。超2億用戶在Keep平臺全年累計跑步里程超11億公里,行走距離達到4億公里,騎行運動突破2億公里,全年燃燒1913億卡路里,消耗2500萬公斤脂肪。
2020年5月,Keep宣布完成8000萬美元E輪融資。時隔半年之后,Keep又迅速完成3.6億 美元的F輪融資。在高盛、騰訊、貝塔斯曼亞洲基金等資本巨頭的支持下,Keep估值已經(jīng)翻倍到20億美元。
資本追逐市場,線上健身平臺的市場潛力在資本巨頭的青睞中可見一斑。
對標“中國版Zwift”頑鹿競技,國內用戶數(shù)量最多的線上騎行平臺
頑鹿(Onelap)是邁金科技旗下的一個大型在線騎行虛擬平臺,也是目前國內用戶數(shù)量最多的線上騎行平臺。
與Zwift一樣,用戶可以將自己的自行車安放在騎行臺上,與裝有頑鹿應用的設備連接,通過面前的屏幕實現(xiàn)在虛擬世界騎行、訓練和比賽。
由于在自行車騎行愛好者中卻有著較高的知名度,頑鹿也一度被譽為“中國版Zwift”。
2016年8月,Onelap1.0版本上線。1.0版本結合邁金科技研發(fā)的室內騎行硬件(智能騎行臺、踏頻器、功率計、心率帶等)和近似游戲的運動模式,很快便獲得騎行愛好者們的喜愛。
2017年5月,Onelap2.0版本發(fā)布。Onelap2.0版本成為同年7月成都首屆單車電競賽指定的比賽平臺。融入直播模式,頑鹿完成了線上高端騎行賽事的初次嘗試。
2018年1月,Onelap3.0版本發(fā)布,國內版本正式更名為“頑鹿競技”;同年12月,“首屆全國智能體育大賽”自行車比賽再次選擇頑鹿競技為賽事平臺。
2019年7月,頑鹿競技發(fā)布智能動感單車(G801),正式進入更廣闊的大眾智能健身市場。
和Zwift一樣,頑鹿已將業(yè)務范圍覆蓋到除騎行之外的跑步、電競、健身硬件等市場。Zwift的成功是否預示著頑鹿競技的商業(yè)前景尚不可定論,但目前看來,前者確實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頑鹿APP界面(圖片來源:Onelap官網(wǎng))
總結與思考
對于像Zwift和頑鹿這樣的線上騎行平臺來說,能在競爭激烈的在線健身市場突圍,一方面是借助了疫情的東風,另一方面取決于平臺本身帶給核心用戶的難以替代的體驗感。
從業(yè)務的內容來看,兩家都是基于騎行項目建立,后根據(jù)用戶的需求,不斷拓展業(yè)務邊界,推出跑步、電子競賽等項目。未來,當用戶有了新需求,這一模式能否被復制到其他領域尚無可知,但可想象的商業(yè)前景是巨大的。
Zwift將當代人關注的“健身”、“社交”、“娛樂”等元素進行有機整合,構建了一個垂直領域的健康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未來,Zwift能否如它所期望的那樣,成為“下一個Peloton”,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