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世界范圍內,肥胖率都呈現出上升態(tài)勢,包括中國。眾所周知,肥胖會帶來一些列嚴重的健康問題,然而,人們對肥胖背后的原因卻知之甚少,減肥也就難以對癥下藥。
眾所周知,戶外出行,能提高人的運動消耗,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肥胖的發(fā)生。那么肥胖率上升的原因會不會是長期性交通運輸活動的減少呢?
近日,國際頂尖醫(yī)學期刊 BMJ 發(fā)表了一項來自美國加州伯克利分校、美國劍橋國家經濟研究局和中國人民大學等機構聯(lián)合完成的研究。該研究通過巧妙的調查設計和長期的回訪調查,統(tǒng)計了北京市2014年-2018年五年間,汽車擁有權、運動量和體重的相關數據。
統(tǒng)計分析數據后發(fā)現,在一個社會經濟快速發(fā)展的大城市中,擁有汽車會導致長期性的體力活動減少最終造成明顯的體重增加。發(fā)展中國家和中等收入國家持續(xù)增加的汽車使用量可能對身體健康和肥胖率產生不利影響。
//doi.org/10.1136/bmj.l6491
了解擁有汽車是如何影響運動量并最終誘導肥胖發(fā)生,這對公共衛(wèi)生和環(huán)境政策都十分重要。鑒于這類觀測數據容易混亂,因此汽車所有權與體力活動之間的關系至今仍不明確。在這項研究中,研究者利用北京實施汽車購買許可證搖號政策來劃分家庭中擁有汽車與否,從而調查汽車所有權、體育活動和體重之間的關系。
2011年1月,為了解決交通擁堵問題,北京將每年允許的新車數量限制在24萬輛,并推出了車輛許可證(車牌)搖號制度。在此之后,只有中獎的居民才有權獲得汽車牌照。每月進行一次搖號,中獎者必須在六個月內購買一輛汽車。
本研究所采用的樣本由北京交通研究中心收集,該研究中心于2014年秋季對北京的4萬戶家庭進行了隨機交通調查,并按地區(qū)進行了分層。通過這次調查數據,研究者在2016年初參與了汽車購買許可證搖號的家庭中按中簽狀態(tài)隨機抽取了實驗組(擁有汽車)和對照組(未擁有汽車)。由于搖號的輸家比贏家多很多,所以按照中簽與否狀態(tài)進行抽樣,只有三分之一的未中簽者被抽樣,所有中簽的家庭成員都接受了調查。
被調查的家庭中平均回復率約為22%。中簽者和未中簽者的反應率相似,分別為21.8%和22.2%,這表明兩者沒有明顯的反應偏差。調查詢問了汽車所有權、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次數、每天步行或騎自行車時長以及體重,這些均是本研究關鍵的結果變量。
研究結果:本研究中一共有937人接受了調查,其中180人獲得了購買新車的許可證,在獲得汽車購買許可證后91%的家庭會購買了新車。搖號中簽五年后,中簽者每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平均減少2.9次、步行及騎自行車時間減少24.2分鐘,明顯少于未中獎的人,但兩者的平均體重沒有顯著變化。然而,在50歲及以上的人群中,搖號中簽者的體重在中簽5.1年后相較于未中簽者平均增加10.34kg。
本研究通過巧妙的調查設計和長期的回訪調查,統(tǒng)計了北京市2014年-2018年五年間,汽車擁有權、運動量和體重的相關數據。
這些研究數據表明,在一個社會經濟快速發(fā)展的大城市中,擁有汽車會導致長期性的體力活動減少最終造成明顯的體重增加。發(fā)展中國家和中等收入國家持續(xù)增加的汽車使用量可能對身體健康和肥胖率產生不利影響。
End
參考資料:[1] Physical activity and weight following car ownership in Beijing, China: quasi-experimental cross sectional study